寫不爛 台日馬拉松競技比一比

發表於 2014/04/09 11,433 次點閱 6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張嘉哲赴日參賽(照片來源:張嘉哲)

又要比?沒錯!日本很綏曉,因為離台灣近、比賽品質與活動區域動線佳,而且賽道風景優美、運動用品設計美觀又誘人,所以常會被台灣的運動網站當做比較對象,幾乎沒有看過中國與台灣比一比,或是南韓與台灣比一比,雖然中國與南韓的也有金牌賽事,馬拉松運動員也都有在世界田徑錦標賽或是奧運中奪冠,但不管比運動員、比市民跑者、比素人、還是比賽事,還是以日本為優先。


2014萬金石馬拉松(照片來源:青年日報)

在今年三月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是台灣第一次申請IAAF國際銅牌賽事,雖然大眾還是覺得跑步就是快樂、健康的休閒活動,但越來越多人參加國外馬拉松賽,深知申請國際認證的重要性,跑的快樂也要跑的正確,馬拉松就是42.195km,不多不少也不投機取巧已成為跑風觀念。除了路線準確,交管的道路安全、優秀選手增進比賽的可看性,都是被納入國際認證的標準之內。

日本馬拉松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人」為尊,當然這不是說日本馬拉松就不商業化或不搞政治,它是以照顧到他人的需求為第一優先,再來才是自己的口袋與選票。然而,「人」心HAPPY了,這些還會要不到嗎?

 

馬拉松比賽的四個要素

就像角色扮演一樣,馬拉松比賽基本上也是由四種人物所組成的闖關遊戲,一款遊戲暢銷與否,端看這四種人物是否會讓這場賽事有聲有色:

第一種人物角色:跑者,跑者又可以分競技跑者與休閒跑者,以東京馬拉松與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為範本,要競技的高速道路有高速、要休閒的美麗風景有風景,剛在三月結束的名古屋女子馬拉松賽,號稱為最美麗的馬拉松賽,但當日比賽馬拉松成績破三小時的就有92人,真是要美麗有美麗、要實力有實力,競技與休閒就一定是背道而馳的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第二種人物角色:裁判與志工,臺灣大大小小比賽接近三百場,妳/你有注意過裁判與志工穿的服裝嗎?有察覺志工是如何到達中途水站準備替大家服務的嗎?我想大家都可以發現一件事,台灣的馬拉松越來越像Buffet吃到飽,水站食物越來越多樣性,但裁判、志工還是一樣一件10元雨衣從頭撐到尾,看看Faith寫的那篇日本與台灣城市跑馬比一比,有圖有真相,人家穿名牌雨衣,我們是BJ4。唉呦,說到這,有些人會認為這些志工和裁判有領時薪啊,就應該做事啊。那麼我反過來說,唉呦,主辦單位領了這麼多報名費與找了一堆贊助廠商,不就要做更多事嗎?

第三種人物角色:記者,台灣運動員厲害?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台灣跑馬拉松新聞的記者群才叫藝高人膽大。記者們站在小發財貨車上拍照,自己尋找可拍到畫面又安全的角度,違反交通法規先不說,光是拍照就要雙手手持相機,下盤不但要穩重,可以抵抗加速、煞車所產生的力向,還要顧慮到顛坡所產生的上下跳動與過彎的G力,以及有時那資源回收車內淡淡的股微妙之味。

如果葉問與洪師父要跟台灣記者在桌子上比下盤功力,看來我們又會是台灣之光。眼尖的跑者可能會發現,日本著名的大型馬拉松賽都會跟新聞社合作,新聞社有專業的轉播車與設定要的拍攝地點,記者的安全自然提高許多,危險程度不必搞的像戰地記者一樣高。

第四種人物角色:觀眾,跑在日本的賽道,沿路眾多的觀眾是臺灣跑者們眼中的驚訝,我常會在那聽到「嗆~干八ㄉㄟˇ」(Chang~加油)或是「秋尚~干八ㄉㄟˇ」(張先生~加油),我滿意外的是,不管是被受邀參賽還是自費參加,都可以被叫出名字。賽事宣傳不只有網路、電視、報紙、沿路掛旗廣告,還有在公共場所、飯店、便利商店都可以讓民眾輕易就能拿到賽事DM,不僅僅只有路線圖與管制時間,也會印上要請的國內外選手照片、名稱與成績。

有報名的民眾家屬,更有一本詳細的秩序冊可以閱讀,不只有清楚的運動員資料,更有過去歷屆冠軍名錄、更動過路線的記錄、何時成為國家公認或國際認証的歷史資料。

有參加今年萬金石的跑者們,能從這次的秩序冊中的得到重金邀請來台的選手資訊?比賽更動過的路線?過去歷屆冠軍名錄與時間?曾經的新場地紀錄是舊路線記錄與新路線紀錄加總除以二?

 

跑步也可以當飯吃

跑步可以當飯吃?是的,歐美有職業跑者,以商業贊助與賽事獎金為主,並有詳細的職業與業餘之分。中國有體育工作大隊,以國家政府為資源後盾,各省挑選並培養有潛力之選手,日本也有長跑職業隊,以企業為組織,日本職業跑者一樣工作八小時,但除了一般性質作業,其中一半工作時間為訓練時間,日本企業覺得這樣是一個人做兩件事,還可以幫公司曝光,運用運動員的精神、美德、品格、成績,提升企業形象,吸引民眾買氣,如果能培育出代表國家出賽的選手,更是招開記者會大力宣傳。


號稱市民跑者之王的川內優輝(照片來源:路透社)

而近年日本跑界悄悄轉變,除了家喻戶曉的市民跑者川內優輝的竄出與戲劇化的面對記者問答,甚至還拒絕了日本馬拉松國民英雄賴古利彥進入職業隊的邀約。2012年倫敦奧運日本田徑馬拉松代表藤原新,更是離開企業職業隊自立門戶,以商業贊助為主,並自己組織訓練團隊與官網並販賣商品。

反觀臺灣,跑步可以當飯吃嗎?不要問我,因為我是專欄作家。 日本馬拉松賽相當有趣,依著季節移動,在八月夏季著名的北海道馬拉松,但秋冬春季又開始往南跑,大板、福岡、東京、名古屋,而其實田徑的長跑賽事也是如此,夏季移至北海道比賽還補助優秀選手車馬費。為什麼馬拉松要依照季節規劃?是因為考慮到溫度、濕度對於跑者的影響,是以跑者為出考慮發點,不要只是單純且單方面的要求:「要有意志力好嗎?」

日本不只是職業隊選手,大學、高中的長跑運動員在夏季也會往氣候較涼爽的高原或是北海道移地訓練,由政府規劃出了許多夏天是長跑訓練場地,冬季就成為滑雪勝地的區域,並讓周圍民宿去管理。關於氣候的考量,可想而知的是,在日本的馬拉松也很少要早上六點起跑的,去年台北市舉辦全國運動會,馬拉松卻舉辦在新北市萬金石,而且在星期四的早上六點舉行,這是要考驗觀眾的意志力嗎?

嚦嚦喳喳寫了一堆,好像台灣馬拉松很糟糕一樣,當然不是,在台灣很多中小型馬拉松賽由民間俱樂部或協會舉辦,總是獲得好評,但只限於休閒性質,只侷限在健康快樂,像我這種喜歡搞傷自己的跑者們,想要有成績突破並且得以承認的馬拉松賽相對就少了許多。

最後,給我一段抱怨的段落,不是我錢很多都不出來比路跑,是我存很久的經費都拿去國外參賽,好確保我能天時(溫濕度)、地利(路線)、人合。

 


本文照片部分由張嘉哲提供,以上資訊由「台灣近畿國際旅行社」贊助刊出。更多日本長跑內容,請鎖定「一生懸命 日本長跑文化」專輯!

 

*馬拉松賽事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